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文化语言,助民族发展——“众望”团队投身乡村振兴新时代

作者:   审稿人:     时间: 2024-08-01


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挖掘当地发展潜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众望——风园青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74日前往四川省雷波县大杉坪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围绕两个核心方面展开:一是当地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二是该地区的人文特色。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团队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法。在线下发放问卷的同时,团队成员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化背景,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乡村,通过与当地居民交谈,从对普通话的认知、态度和应用三个方面入手,详细了解了普通话在当地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并强调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团队成员陈茅林在调研中提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的融合,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民族文化传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调研数据,团队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普通话推广策略和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案,旨在通过这些措施为彝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调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当地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当地居民交流 林智君 供图)


团队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当地彝族小朋友对普通话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为了推广普通话,打破不敢讲、不会讲的语言习惯,团队成员认为从小做起至关重要。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团队成员还向当地的小朋友简要介绍了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和使用习惯,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普通话。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感。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讲解,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普通话的普及率,还能为彝族地区的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窗口,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为团队正在和小朋友进行问卷调查 宋雨峰 供图)


彝族地区的人文特色非常丰富。团队成员通过与当地彝族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彝族传统文化的信息,从中提炼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特色。当地的传统文化大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流传至今,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是听故事,然后从各种故事中提取总结出当地的人文特色,这一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团队成员张馨宇在调研结束后回忆说。她指出,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诸如彝族刺绣、彝族扎染、彝族建筑以及彝族舞蹈等精美绝伦的文化瑰宝,这些都极具民族特色,反映了彝族人民独特的信仰和审美观。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的文化底蕴深厚,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林智君 供图)


团队负责人强调,普通话的普及与彝族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普通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媒介,不仅能够有效传播彝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还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众望——风园青绿团队在未来将持续致力于彝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普通话推广工作,力求让彝族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媒体视角-中华网】2024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大杉坪,看见新气象:四川农业大学“众望”小组赴大杉坪村开展调研活动

下一篇:【2024暑期社会实践】关爱特殊儿童,多彩课程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