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随日新月异的乡村发展,昔日发展不充分的山村大杉坪也焕然一新,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们享受到了祖国时代发展的红利。2024年7月4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众望”青绿小组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大杉坪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和居民积极联络和多方面协调,实践小组深入村中多户居民家中,切实了解大杉坪村的普通话普及程度、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经济产业情况。
通过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小组成员们了解到,大杉坪村及其所处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素来有教育资源匮乏,信息交流渠道闭塞,经济发展情况较迟缓等情况。
初到大杉坪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银子拉答热情接待了实践小组成员们,介绍了大杉坪村的具体情况——村内总人口数为1136、适龄儿童入学完全免费且入学率逐年升高、通电通水通网已经成为每户居民标配、新一代大杉坪村民都已经能进行无障碍普通话交流,不少居民都依靠在家种植罗汉竹和粮食作物、外出务工等方式摘掉了贫困帽子,拥抱了现代化新农村,享受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图为小组成员陈茅林同村委工作人员银子拉达了解大杉坪村基本情况。宋雨峰 供图
实践小组全体随后来到了村中初步了解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情况,通过与村民沟通访谈得知村民生活条件较脱贫前天差地别,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许多人家都建起新房开上新车,孩子们也都保质保量的及时接受学校教育,村民们都能在山清水秀中享受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次日清晨,小组成员们来到大杉坪村村委会开展了对当地青少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共有23人参与。结果表明,当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在校学生都能无障碍使用普通话沟通。当地青少年对进一步学习普通话意愿强烈,普通话在这些新一代大杉坪人身上焕发出了新活力。
当天下午小组成员继续在大杉坪中走访调研,在村民们的带领下,了解到当地民风民俗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原来村民“等、靠、要”的情况几乎销声匿迹,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村民们不爱护居住环境、不注重个人卫生健康的情况大幅减少,村中每一个人自觉爱护着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当地居民的生活观念大跨步式地向现代化靠拢,婚丧嫁娶等酒席宴会不再是宾客团坐席地用餐,而是桌椅俱全的文明用餐。女性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有了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教育和掌握自己婚姻的权利,早婚早育、重男轻女的腐朽观念渐渐消亡。整个村子都朝气蓬勃,处处透露着积极向上的干劲和正能量。
图为小组成员陈茅林、宋雨峰、张馨宇向大山坪村村民了解村内现状。林智君 供图
后小组来到了山村脚下的莼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1200亩,也是当地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坐落于风景宜人的马湖国家地质公园旁。马湖莼菜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取用马湖湖水灌溉,造就了它与西湖莼菜种植基地齐名的品质。为大杉坪的村民们不仅带去了鲜美,也换得大量收入。
在莼菜种植基地旁则是如画卷般的马湖风景区,马湖是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它的美让每一位成员到都感到震撼。同时成员们也注意到马湖边进行着大规模的拆迁活动,与当地居民交谈得知这是为护马湖风景区定制的“生态拆迁”,是为了保护马湖宝贵自然风景而拆除湖边一切污染水体环境的建筑的一揽子措施之一,是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明智决定。
图为实践队员陈茅林、林智君、宋雨峰在马湖莼菜生产基地调研。张馨宇 供图
本次大杉坪调研之行结束后,小组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打破了之前认为山区、山村建设欠佳的刻板印象,见到美丽新乡村的靓丽风景线与迷人之处。成员们更加珍惜如今的优渥条件,在学习成长中慢慢变得如同马湖历经千年风霜依旧广阔而深沉、平和而迷人。(四川农业大学 宋雨峰)
图为实践小组成员于大山坪村合影。 林智君 供图
(原报道链接:https://life.china.com/2024-08/05/content_34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