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有力途径,是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灵丹妙药。帮助当地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和群众人文素养,助力当地居民自主建设发展家乡成为了现在落实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7月,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微风沐苗,情谊浓浓”团队全体成员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结合本专业特长及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对于当地学生的调研、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收效颇丰。
为贯彻落实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川农业大学微“风”沐“苗”,情谊“农农”--推普脱贫小分队于7月5日到20日,深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留守妇女和老人等人群,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特点开展“支教+调研”的推普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志愿者们排队上山支教途中
图为语言文化课上,学生克服紧张上台用普通话练习绕口令
面对人类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不同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在发展轨迹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我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如何避免该点给国家发展进程带来阻碍,如何帮助少数民族紧随国家政策步伐尤为值得我们重视。少数民族对“现代化”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影响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源,对于少数民族来说,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可能不同步,将会带来对于他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加速变迁。
图为团队志愿者们高举旗帜、排列长队开展街道调研活动
团队通过街道走访调研和家庭走访调研两种形式开展普通话普及度调研,走访街道,了解当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从当地田园景观、乡规民约、非遗文化等方面为当地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建言献策。同时,将推普与家访相结合,在关心当地青少年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的同时,通过以家庭为单位调研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及质量情况,并深入学生家庭进行推普宣讲。
“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保护从个人角度而言它是矛盾的。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方言,恰恰说明方言没有和普通话一样很好的发展,所以推广普通话一定程度使方言越来越难以保护,让二者同时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发生,最后只能两权相利取其重。但从集体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都是语言,是民族发展形成的精神基因,是我们这个民族共同体多元一统的体现。”
图为团队志愿者们进行学生家访及普通话推广调研
据悉,该团队十五天坚持上下山,用双腿踏遍街道,走村入户到每一位学生家中,希望在当地进行推普活动的同时,为当地青少年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助力当地语言文化繁荣发展。
(原报道链接:http://news.huaxi100.com/qiye/20230803/169107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