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链接:
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很喜欢到山上找庙里的和尚喝酒。每天临走前,他留给学生的作业都一样: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跟眼前的情境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杀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先生喝完酒回来一检查,学生们都背得滚瓜烂熟。
名词解释:
培哥效应由语言学家帕尔默提出,实际上就是一种图像定位记忆法,即把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编码,然后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再运用联想法、定桩法等方法来记忆它们。
这种方法把抽象复杂的记忆材料快速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从而使其被快速而且牢牢地记住。简言之,培哥效应实际上是通过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来形成一个特定的链节,然后通过联想把要记的材料与之结合的现象。我们把这种倒背如流的秘密,叫培哥记忆术。
启示运用:
培哥效应的运用之所以能有效提高人们的记忆效率,是因为其方法的简单易行,并符合人们记忆的模式,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直观形象进行编码。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直观的形象特别是视觉影像,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编码记忆时最好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联想,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部位、日常用品等进行编码。
2.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古诗或理论概念时,如果不理解其含义,至少要重复记忆十几到二十几遍,但如果理解了内容,只需要重复8次左右就可以完全记住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应尽量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有选择地进行“重点记忆”。在教学中老师都要求学生记笔记,但笔记上的内容大多是不需要背诵的,只要理解就行了。比如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非重点内容,一些说明性文字或经常出现的题型等,这些只需要多读几遍,重在理解。
4.需要持续不断练习。要想产生“培哥效应”,就必须经常训练,训练次数越多,联想内容越丰富、形象,思维越敏捷,联想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经常使用培哥记忆法的人会感到妙趣无穷,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能拓展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