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夕,二十万株新品种乡土特色花卉“小报春”亮相天府广场。
成片美丽的小报春在“城市之心”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极富野趣,给钢铁森林环绕下的大都市带来别样的美感。微风吹拂、花葶摇曳,让游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人们在欢笑声中竞相拍照留影。这些在寒冷冬天繁盛绽放的淡紫色花朵,是成都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生态建设,绿化先行,“科学”是关键。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在“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方面,明确提出“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
为加强“乡土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针对本省花卉产业种质资源丰富但自主产权品种少的发展现状,明确要求“加大特色传统名花、乡土植物、彩叶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育,加强优良乡土观赏植物、食药用花卉、主栽花卉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育为切入点,选育推广优良乡土观赏植物和主栽花卉新品种。为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筹备推动“公园城市特色植物景观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将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化当中。此次天府广场应用栽植的乡土特色花卉“小报春”,正是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耗时两年孵化的成果。
为什么是报春花?
报春花——世界著名三大高山花卉之一,因花期早且花色艳而闻名,是冬春季节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美丽精灵。四川作为全世界报春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野生资源,但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发展慢,一直以来这些美丽的花儿身处深山无人知,目前园林中应用的报春花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种所垄断。此次研究应用的小报春是报春花大家族中的一员,因其经常生长于田埂上,又名田埂报春,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二年生乡土草本花卉。就是这样一种并不起眼小野花,经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贾茵副教授团队十余年间的持续驯化、栽培和育种,培育出一系列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乡土特色显著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报春新品种和新材料,在植株花色、花香、花量、生态适应性、群植效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花虽美,却只能尘封实验室孤芳自赏。
这一现状,亟待改变。2020年12月上旬,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将小报春从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大棚移至天府广场东侧绿地内进行试验性栽植,并连续14周对天府广场小报春露地栽培植株的株高、冠幅、花葶数、花葶长、花量、花径等观赏指标进行测定,形成了《天府广场小报春新品种地栽试验分析报告》。2021年1月,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报春花属花卉种质资源挖掘研究与推广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2021年9月,为了进一步建立起成都市特色植物“政产学研”交流合作桥梁,整合各方特色植物资源,促进乡土特色植物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改善目前存在的乡土资源挖掘不充分、街道绿化景观同质化、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融合性不够等问题,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打造推出“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平台。
“小报春”就是这个平台在2021年主要孵化的特色植物之一。目前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已合作培育出小报春新品种“飞羽”,并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成功递交植物新品种权请求书;混播多个小报春新品种约12万粒并进行杂交培育,编制《小报春栽培技术规程》,并向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成功递交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申报书。
经过不懈努力,在虎年春节来临前,“小报春”新品种在天府广场规模亮相。这些品种花色花型多样且艳丽,花量繁茂,花期长达3-4个月,且正值元旦、春节等我国传统佳节,既弥补了冬季少花的空缺,又可打破以往我国报春花市场全部依赖于进口的现状。另外由于是乡土花卉,其生态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病虫害极少,抗土壤重金属等污染能力强,各方面表现均优于外来品种。
小报春等乡土特色植物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有效美化了城市人文居住环境,积极促进成都公园城市特色植物景观体系构建。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还将重点加强乡土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发掘与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加大乡土植物新品种的自主研发,将乡土草种树种作为绿化主角,从乡土植物中筛选出适应性好,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进行研究应用,走好科学生态节俭绿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