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

拂去千年面纱,风景园林研究团队助力摩诃胜景重现

作者:   审稿人:     时间: 2023-07-20


(学校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3094.htm

花团锦簇,翠木葱茂,碧水荡漾,一幅生机勃勃的公园盛景跃然眼前。近日,始建于隋代,兴旺于唐宋,残败于明清,尽消于民国的摩诃池,重现成都市中心。

再现摩诃池,助力成都中心添胜景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陆游笔下的摩诃池见证了成都中心肌理的变迁,城市功能的演进,是成都早期城市名胜景点和人文地标,其建设,开启了西蜀园林诗意风格走向,城市浪漫闲逸的生活,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皇家园林之一。陆游、薛涛、高骈、杜甫等历代文人墨客千年唱和,写下无尽诗篇。至明代建蜀王府,清代至民国彻底消失,摩诃池、蜀王府等原址遗存逐年叠压在现代楼群之下,仅存在于历史记载和诗文之中,逐渐淡出了城市记忆。二十世纪末,西华门至东华门一带建设时,发现御河,冶炼厂,明代蜀王府,隋唐代摩诃池等历史堆积,为了延续成都中心源远文脉,融合再现成都城古今盛况,建设新的成都中心,考古院历经六年系统考古发掘,同时在中建西南院规划设计,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建工集团施工合作全程深度参与下,摩诃池一期终于胜景再现。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在全国最早成体系地开展西蜀园林研究。二十余年以来,形成了众多的专著,学术论文和运用成果,尤其在近几年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贡献了大量智慧,支撑了包括天府绿道、宝光寺、摩诃池、丹景台、中意文化交流中心城市会客厅等许多重要作品的落地,相关研究成果在四川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成都中心摩诃池一期建设就是在风景园林学院孙大江教授牵头科研和实践团队的全程指导和协作下,历时近半年而成。

抽丝剥茧,溯源场地千年史

“景观人需有历史情怀,这一次大家都是带着极强的公心、匠心、责任心来做好这千载难逢的经典项目。”孙大江经常感怀道。的确,回顾整个项目建设规程,工作废寝忘食,工艺规矩严谨,管理有条不紊,这都是设计师、建设者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次西蜀园林理论综合性的集成表达。

2023年2月初,团队频繁深入考古现场,调研成都相关遗迹,追根溯源;同时以史为据,梳理查阅文献,针对唐宋铺装材料、纹样,弧形道路古法铺装,宫墙遗址,植物搭配,水景营造等难点疑点,逐一破题;继而调查材料厂家,看古窑砖瓦,选古镇旧石,测城墙遗址,对博物馆文物,探源旧制;如此序列,逻辑渐成。三月开始现场打样,为毫厘之差,几易其稿,终于破解了唐宋古径、宫墙等之难题,首次在弧形路面上成功运用了古法铺装。攻克了宫墙墙砖形制和复杂工艺,复原了部分宫墙残垣。5月到7月,建设攻坚每遇难题团队都因难而上,孙大江更是事必躬亲,现场很多施工建设者都难忘川农专家奔走现场的身影和务实的科学态度。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摩诃池畔繁花似锦”“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千年诗篇描述了摩诃池美妙场景,团队在以诗造景,诗景“同框”中,力求还原摩诃池红绿参差,韶光妍媚,花团锦簇之意境。“湖必有桥,但尺度必合宜,否则弄巧成拙。”孙大江在方案研讨中反复强调,针对湖畔石桥就进行了十余版推敲,最终定稿为平拱结合形式,此处节点也成为公园重要游赏打卡点。

从发现遗址至今,数十余载光阴,经中建西南院数年不辍,久久为功,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和实践团队主动作为,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落地。终于,古之神秘美好摩诃池园林,化作今之成都中央摩诃池公园,一园七景,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宫墙遗址、白果苑、芙蓉阁及摩诃池演变。还原千年摩诃胜景,讲述摩诃迭代历史故事,更加坚定成都地域文化自信。

“站稳立定”,举好西蜀园林旗帜

“今之西蜀园林,需保护,需传承,更需进行时代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国话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和团队立足成都地域,将其构成元素、风格特征以至意境内涵拆解创新,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融合,完成西蜀园林从理论研究,典型考究到实践检验的科学闭环。”孙大江介绍复建思路时如是说道。

据悉,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团队此次深度参与摩诃池项目,重现摩诃胜景,是在西蜀园林专业领域,面向社会的一次集成展示,也是以理论驱动实践,实现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次迈步。在后续建设中,团队将继续不忘初心做好专业研究,为地域建设贡献力量,“站稳立定”举好西蜀园林领域旗帜,呈现好西蜀园林独有的人文风格和历史价值。

 

上一篇:【成都商报】成都摩诃池亮相,川农大师生助力还原千年景致

下一篇:我校自主研发的川花新品种“蓝角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