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三生·共韧”助力生态保护,深入基层探明民生福祉——国家公园研究团队助力大熊猫生态廊道修复

作者: 李明撼   审稿人:李西     时间: 2025-07-22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专业知识与国家公园保护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7月15日至20日,风景园林学院 “三生・共韧国家公园青年实践团”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开展为期6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实地调研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活动。团队以“三生·共韧”的生态修复理念为导向,聚焦大熊猫生境保护、廊道建设与社区福祉,用脚步丈量生态一线,用风景园林专业技能服务国家战略。

锚定核心目标,科学开展调研实践

调研首日(7月15日),团队率先深入监测中心,系统了解茂县片区大熊猫种群分布、野外监测设备运行情况,详细查阅片区生态数据、保护规划等资料,为后续实地调研奠定理论基础。

(调研实践团队在土地岭廊道合影)

7月16日,团队上午与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座谈,重点探讨土地岭大熊猫廊道的功能定位、建设难点及前期保护成效;下午沿廊道徒步调研,实地观察植被覆盖、水源分布等生境现状,记录廊道生态指标,为廊道优化修复提供第一手数据。

(队员实地调研土地岭廊道植被现状)

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收集民生民意

7月17日至19日,生态保护不能脱离村民,要让老百姓真正理解保护、参与保护。 这是团队在调研中始终坚守的原则。团队将调研重心转向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先后走进宝顶沟宝顶村(茂县大熊猫分布最集中村落)、土地岭廊道东坡胜利村、土地岭廊道西坡静州村,开展全覆盖式问卷调研与入户访谈。

(队员对土地岭保护站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为打破沟通壁垒,团队创新调研方式:一方面联合当地驻村干部,用 “拉家常” 的通俗语言向村民讲解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工作与农业生产、生活收入的关联;另一方面通过 “问卷星线上填写+纸质问卷辅助” 的形式,针对 生态保护认知”“社区发展需求”“政策支持建议 等维度设计问题,确保调研数据真实反映村民诉求。

截至719日,团队累计走访100余户村民,收集有效问卷200余份,全面掌握了大熊猫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联现状。

(队员深入基层调研,与村民相谈甚欢)

调研期间,团队还同步参与基层服务、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7月17日下午陪同阿坝州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团参观监测中心,协助工作人员讲解片区保护成果;7月18日与棠湖中学青少年自然教育夏令营对接,共同开展土地岭廊道实地研学活动,通过趣味讲解、生态观测等形式,向青少年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队员带领参加自然教育夏令营的中学生进行调研)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团队,本次调研始终以专业知识为支撑,将生态保护规划、生境修复技术、社区空间设计等学科优势融入调研全过程。团队充分利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影像记录设备,提取大熊猫活动轨迹、栖息地利用等数据,结合土地岭廊道实地勘探结果,为廊道植被修复、动物迁徙通道完善提供专业参考。

调研成果得到当地保护机构高度认可:茂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土地岭保护站与团队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后续将联合开展 “廊道生态修复”“社区参与保护机制” 等课题研究;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团队收集的村民调研数据,为制定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政策” 提供了关键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入口社区村民的生活福祉。

 


 

上一篇:【媒体视角-大学生云报】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智绘乡村新图景,青春赋能振兴路——蜀智云实践队助力幸福村焕新颜

下一篇:四川农大再添两个小报春新品种 ——‘飞羽’‘瑞雪’获国家林草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