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学术交流】我校学者受邀参加大熊猫国家公园数字孪生建设研讨会

作者: 余小芳   审稿人:饶远林     时间: 2025-04-30


(学校新闻网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9/80028.htm

4月29日,由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主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数字孪生建设工作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成功举办。风景园林学院余小芳副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会议,并围绕“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作专题发言。

余小芳在发言中强调,植物多样性是数字孪生建设的生态基石。她以眉山片区冷箭竹、拐棍竹等大熊猫主食竹的物候规律及珙桐等珍稀植物的生境需求为例,提出构建竹类物候数据库珍稀植物微生境模型及植物-动物互作网络三大核心数据库,助力精准预测竹类开花周期、优化濒危物种保护策略。此外,还可通过激光雷达与土壤数据建模,动态监测竹林生产力变化,并结合气候变化情景模拟未来栖息地适应性调整方案,为大熊猫保护提供科学预警。

在技术应用层面,余小芳提出“从静态建模到动态预警”的转型思路,呼吁建立植物专家知识库与濒危植物“数字基因库”,将保护区60年来的生态档案数字化,赋能AI模型训练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她表示:“数字孪生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解植物-环境-大熊猫协同进化关系的新窗口。”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科技创新理念,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智慧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会议汇聚了国家林草局、四川省林草局领导,以及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植物保育、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路径。

 

上一篇:【媒体视角-四川观察】公园里“夺笋”?这样的方式要不得!

下一篇:【学术交流】风景园林学院教师参加第24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并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