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8962.htm)
日前,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比赛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2336份作品报名参赛,12000余份优秀作品晋级复评,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1830项。我校风景园林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共斩获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实现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新突破,同时助力我校获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公益性大赛,自2013年首届在清华大学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本届比赛中,由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师刘少宇指导的2021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王诗怡、傅雨珊等初次参赛即从数万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在“乡村振兴类-乡村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类-城市规划设计”赛题中斩获二等奖;由风景园林学院教师董文英、宋佳璐、李昕韵、张垭欧指导的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余旭平、谢相知、魏金燕、伍豪、许秉淇、黎励勤、陈锦蕊,分别在“建成环境发展研究与景观规划”“数字设计类”“建筑设计类”赛题中获评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由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牟艳睿指导的李忠旭、刘垚岑、卢欣然、欧志弘、侯欣忆、奉伟杰等分别在“环境艺术与商业摄影类”“数字设计类-虚拟现实(VR/AR)”“产品设计类”赛题中斩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校刘少宇、董文英、李昕韵、牟艳睿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其中,王诗怡、龚艾媛、张雯囡组的作品《月影绿韵·韧境共生——韧性视角下的明月村乡村规划设计》,从韧性乡村视角出发,对蒲江县明月村的现状本底进行分析后,从空间、文化、生态、社会、经济五个方面构建全面的韧性体系,以期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傅雨珊、张雯囡、漆桂伶组的作品《循溪十里,寻脉融绿——城市触媒理论下参与式微更新改造设计》,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切入点,发掘贵阳市花溪区深厚的历史文脉、发现光影深处的市井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文脉、融生态于市井生活,旨在推进未来生态文化之城建设。余旭平、谢相知、魏金燕组的作品《融古烁今·城村共融——基于文化感知的城边村空间更新》,以城市围合下的部落空间为出发点,探讨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结合特色种植、科普教育、羌族文化、古蜀文化、乡村体验、文创产业等元素进行设计,旨在对传统文化空间的保护、再生与振兴的策略思考。黎励勤、陈锦蕊组的作品《星际共鸣》,将菌丝体材质作为主要的火星建筑结构,为火星移居者提供一个心理健康的支持中心。旨在创造一种既适应火星环境又能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可持续建筑。该设计在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下,未来这种建筑形式可能成为火星定居和开发的重要支撑。
此次获奖充分展现了学院师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是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育理念深入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成果。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科专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为师生搭建广阔的成长与展示舞台,鼓励并支持师生踊跃参与各类学科专业赛事,通过实践磨砺技艺、激发潜能,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能力,以探索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图为作品《影绿韵·韧境共生——韧性视角下的明月村乡村规划设计》
图为作品《循溪十里,寻脉融绿——城市触媒理论下参与式微更新改造设计》
图为作品《融古烁今·城村共融——基于文化感知的城边村空间更新》
图为作品《方言拯救计划——结合结构洞理论与数字化技术推动方言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
图为作品《星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