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李凯副教授在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Can ecological zoning act as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ol for protecting regional habitat quality:Causal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 in China”的研究论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典型生态区划(ecological zoning),探究了生态区划对生境质量的保护效力及其时空动态,为生态区划的实施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今,生境退化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威胁着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探究如何保护自然生境已成为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生态区划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境保护,但其实际有效性很少被揭示,尤其是采用稳健可靠的因果推理方法。因此,该项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作为典型生态区划,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生态区划对生境质量保护的效力及其时空动态。
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的生境质量分布不均匀,NKEFZ内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高于NKEFZ外的区县,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区/县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但NKEFZ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NKEFZ外(图1,c)。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NKEFZ实施的确对生境质量产生了保护效力,但其效力存在时空异质性。在空间维度上,NKEFZ在下游地区的效力最为明显(表1);从时间维度上看,NKEFZ的效力存在为期1年的时间滞后效应,且有效性自2016年起大幅上升(图2)。
图1 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其热点分析 (a为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2005-2019年),b为生境质量热点分析,c为生境质量变化(2005-2019年),d为生境质量变化热点分析)
表1 NKEFZ对不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境质量的保护效力
图2 通过事件研究方法确定的逐年DID系数
此项研究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为理解生态区划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侯鹰副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李西教授为通讯作者,哥本哈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学者参与研究。同时,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