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成都1月15日电(通讯员 张若兰 黄馨影)“青年就应该拥有吃苦耐劳、奋斗不止的精神。”原北京军区后勤第五分部教导队教导员兼教员唐明荣老战士告诉团队成员们。1月12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川农大)风景园林学院的寒假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扁担”好青年团队一行6人,一同前往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开展了红色基因挖掘社会实践活动。 该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访谈形式,通过挖掘军队离休
眉州育三苏,家国唤英才”。三苏文化既是巴蜀人文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座丰碑,三苏祠作为三苏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其园林景观也别具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图1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南大门 为改造和提升眉山市三苏祠园林景观,2024年1月13日至1月14日,受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单位邀请,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鲁晨海教授及四川农业大学陈其兵教授、蔡军教授、孙大江教授、郭丽副教授、吕冰洋老师、杜心宇博士后和
近日,2023年成都市大中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先进典型评选表扬名单公布,我院团委获评“先进单位”,这是我院社会实践工作首次获此表彰。 2023年暑期,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在学院党委指导下,围绕实践主题,突出学院专业特色和“建设亮丽风景线”育人文化,设置“基础类”“劳动类”“讲座类”“实践类”四个实践模块,注重发挥党建引领,就业助推,深化社会实践融入实践教学,延伸课堂边界,共组本科生团队117支、研究生
2024年1月上旬,学院古道思途团队分为两队,分别前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剑门关开展寒假社会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长,围绕“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实践方案,以“追溯千年古道,深思未来之途”为主题,沿古道之途,探寻被时间淹没的历史文化。 翠云廊小分队成员首先前往剑阁县文旅局进行采访和学习。通过
1月16、17日,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前往武侯区小微绿地开展现场调研。小微绿地是最接近市民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绿色公共空间类型之一,不仅能适应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以点带面地激活空间活力,充分缓解城市游憩空间的供需矛盾,还能够利用城市边角与零散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的机会,满足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 武侯区小微绿地建设按照“一园一主题、一园一风格、一园一故事”原则,实施“百个
(学校新闻网报道连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9/75159.htm)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引导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场景营造等系统性融入公园城市建设,1月12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风景园林学院院长李西率队前往成都市
(学校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9/75107.htm) 为深入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基金申报书的质量,学院于2024年1月6日和9日分别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陈素梅教授和同济大学彭婉婷助理教授作国家基金申请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 在报告会上,陈素梅教授全面解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流程。她从专家评审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成功
2024年1月8日,风景园林学院“崇州实践教学基地使用与管理研讨会”在成都校区顺利举行。会议讨论修订了《风景园林学院崇州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姜贝贝主持,学院基地办公室、园林系教职工及相关实验实践任课教师参加会议。 姜贝贝指出,崇州基地是学院教学与科学研究试验基地,是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
(学校新闻网报道连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4561.htm) 人物简介:周朝晖,中共党员,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2019本科生,校第八期“青马工程”培养班学员。共担任风景园林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风景园林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风景园林201903团支部书记、班主任助理等9项学生干部职务。学年必修加权位于同年级同专业1.21%,第二课堂累计
原报道链接:http://www.scgoo.cn/article-32930-1.html
(学校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5727.htm) 3月29日,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湾台中科技大学、台湾岭东科技大学四所高校师生代表团一行36人到校访问交流。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陈庆,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蔡军,在川台籍教师张益昇以及学校港澳台办、风景园林学院相关科室负责老师参加座谈和交流活动。四川省对台交流基地成都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践行低碳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着力于公园城市、国家公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紧密贴合西南特色园林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城乡风景林康养及碳中和技术创新、西蜀园林数字景观与公园城市建设等领域,四川农业大学微“风”远践,以行铸知调研团于1月24日走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大丰街道,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新发展理念的墙面装饰建设与景观花园建设方案。 “曾经的大丰还是一块荒地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徐健哲)居民区是构成城市建筑群最主要的部分,占比最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居住的需求由单纯的安居逐渐向更高的精神层次即乐居转变。居民活动场所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增彩添色,满足了绝大多数居民的大部分需求,让居民们拥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微“风”远践,以行铸知调研团走进大丰街道里,去探寻他们的活动场所。 图为团队在大丰街道合照 通讯员 程雨晴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12月12日报道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暖冬相会,携手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12月12日,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联合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暨校地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成都市军休中心、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主要负责人,军休功臣代表,四川农业大学
(学校新闻网报道连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5928.htm)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青年教师熊薇及其团队在《遗产科学》(Heritage Science,中科院艺术学1区Top、N1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科学揭示了川西藏羌传统聚落中景观建筑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古代乡村聚落见证了相关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化遗产